淮北市2024年“四好农村路”建设情况总结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交通运输局 发布时间:2025-01-20 09:01 字号:

一、今年项目实施情况

2024年“四好农村路”建设项目包括:农村公路提质改造项目139.263公里(县乡道升级改造64.915公里、建制村通双车道4.804公里、联网路69.544公里);安防提升工程75公里;危桥改造9座;养护工程249.7公里。建设实施主体为各县区政府。截至10月底项目已全部完工。各县区完成情况如下:

1、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139.263公里,投资25121.1万元:其中杜集区5.106公里,投资565万元,相山区16.532公里,投资3530.2万元,烈山区29.528公里,投资7705.7万元,濉溪县88.097公里,投资13320.2万元;

2、农村公路养护提升工程249.702公里,投资3437万元:其中杜集区31.616公里,投资559万元,相山区21.859公里,投资193万元,烈山区34.468公里,投资890万元,濉溪县161.759公里,投资1795万元;

3、农村公路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工程75.107公里,投资522.6万元;其中相山区4.389公里,投资109.5万元,烈山区55.792公里,投资562.4万元,濉溪县14.926公里,投资160.8万元。

4、农村公路危桥改造9座,投资12039.3万元:其中相山区1座,投资60万元,烈山区4座,投资175万元,濉溪县4座,投资11804.3万元。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1.强化组织保障,加大财政投入。淮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 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 “四好农村路”建设, 相关部门建立 “四好农村路” 重大问题联合协商、 重大政策联合制定、 重点环节联合督查的协同工作机制, 形成 “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级各单位全面配合”的工作格局。把公路建设纳入全市发展规划,坚持规划引领,出台了一系列实施方案,今年6月,淮北市政府出台了《淮北市高质量发展“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7年)》(淮政办秘〔2024〕16号)文件,为我市下一步“四好农村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同时积极加大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十四五”以来,市政府对纳入重点交通 (农村公路) 项目,按照县乡道项目40万/公里、双车道项目30万/公里、自然村通硬化路和联网路项目15万/公里的标准予以资金支持,全面激发县区对骨干道路提档升级的工作积极性。2021年以来实施提质改造项目559.6公里,市级补助资金达1.3亿元,占总投资的20.6%。农村公路管养上,市级财政每年安排623万元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

2.创新融资方式,引领高质量发展。各县区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 建立“财政主导、 信用融资、 社会捐助、群众参与”的投资长效机制,较好解决了资金难题。 烈山区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EPC)的模式,安排地方专项债1.2亿,把2023-2025年计划建设的全区38条、63.9 公里农村公路项目一次打捆招标,化零为整,解决了农村公路建设小而散、中标单位鱼龙混杂、难于管理的问题。相山区也将2024-2025年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采用EPC的模式,高标准打造北部农村公路环线42公里,同步建设绿化、照明、公交站、休闲区等配套设施,总投资1.17亿元。杜集区在2021年把全区抗疫专项债3000万元,全额用于农村公路的建设。濉溪县政府通过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等方式筹措资金1.2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3.加强工程调度,加大质量巡查。定期召开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调度会,各区县农村公路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一是通报情况,听取各区县工作进展和存在问题的汇报,研判各区县工作进展形势,分析存在问题原因,制定工作举措;二是进行业务指导,结合当前工作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业务指导,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三是加大巡查,坚持对工程质量零容忍。联合局工程科、交通质监部门开展在建项目管理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求县区及时进行整改,同时紧抓建设质量安全各环节,建立健全“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群众参与”的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同时引入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对建设项目进行定期巡检,及时通报建设进度和质量安全情况,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位。

4.创新管养模式,提高养护效率。坚持示范引领,积极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市、示范县、示范路及示范乡镇的创建,带动我市农村公路管理水平逐步提升。濉溪县2023年获得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市已创建省级、市级农村公路品质示范路260 余公里。相山区、杜集区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承包给第三方的养护公司,区、镇管理部门按照养护标准进行考核,将养护实绩与养护资金挂钩,提高了养护效果;濉溪县部分乡镇把农村公路路肩绿化流转给专业的绿化公司,既提高了农村公路的绿化水平又衍生了农村公路建设的新效益。“十四五”以来,实施农村公路路况自动化检测8000余公里,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快速检测分析我市农村公路路况指数PQI(技术状况)、PCI(损坏状况)、RQI(行驶质量)等指标,确保农村公路规划合理、建设精准、管理高效、养护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