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的报告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交通运输局 发布时间:2023-05-01 16:21 字号:


省发展改革委:

按照《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开展安徽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的通知》要求,我委会同市交通运输局起草了《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现随文上报。

 

 

202351

 

 


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一、规划实施总体进展情况

(一)主要目标指标进展

十四五以来,淮北市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航道等为主体构建综合立体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形成,一体化运输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智能绿色交通体系加快建设,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显著提升。2021-2022年,全市交通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0亿元。

1.高速公路

2021-2022年开工高速公路项目2个。徐州至淮北至阜阳高速公路淮北段,总投资44亿元,计划2025年建成通车。京台高速新增双堆集互通立交工程,总投资2.2亿元,计划2023年建成竣工。

2.普通国省道

2021-2022年开工普通国省道项目2个,总里程51.3公里。S410濉刘路改建工程,总投资2.7亿元,计划2024年建成通车。S235濉唐路三期工程,总投资25亿元,计划2026年建成通车。

3.农村公路

2021-2022全市新建农村公路1387公里,为22个贫困村、1910户贫困户、4985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出列提供坚强交通保障,全市2870个自然村道路得到全面改善,惠及80余万人。

4.铁路

2021-2022淮宿蚌、淮阜高速铁路全面开工建设,新增高速铁路里程83.3公里

5.水运

2021-2022年实施水运项目4个。浍河航道一期工程2021年竣工验收,建成通航,新增通航航道30.5公里,通航航道总里程达36.22公里。浍河航道二期工程2022年底开工建设。临涣船闸20215月开工建设,2024年建成通航。孙疃码头20217月开工建设,20236月建成运营。沱河、萧濉新河通航工程纳入部、省建设规划。南坪码头吞吐量从0增加到年300万吨,开辟淮北市航运史上的新纪元

6.机场

淮北通用机场建设项目完成选址,总投资4亿元,计划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

(二)重大战略任务进展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打造立体互联的综合交通网络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积极融入淮海经济区的规划战略,出台《淮北市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按照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消除断头路的要求,加快建设省际市际互联互通交通廊道。重点提升改造S410濉刘路、S235濉唐路三期等公路,加快浍河航道及港口一体化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先后实施了农村公路畅通工程和四好农村路建设,为22个贫困村、1910户贫困户、4985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出列提供坚强交通保障。

二是提升运输服务水平,构建便捷高效的运输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完善县、乡、村三级客运网络,加强城乡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毗邻地区公共交通互通近年来,我市全力推进农村交通运输综合服务站建设,目前已建成15个镇级交通综合服务站,覆盖率100%,广大农村群众可以享受到运营有序、服务规范、收费合理的邮政快递、农产品运输、城乡公交等交通综合便民服务。新的客运公交总站基本建成,出租车管理进一步规范,新增公交场站3个,线路9条,在全省率先使用公交一卡通、小码联城、微信、支付宝等电子支付手段,公交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抢抓网络货运平台的政策机遇,倾力打造网络货运平台的高地。积极稳妥发展交通运输新业态,网约车双合规率全省领先,8家网络货运平台企业已经签约落户,预计年产值超过50亿元。淮北市中国碳谷绿色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成功入选省级示范工程。我市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村村通客车的达标验收,运输服务质量不断提升。2022年,我市顺利通过公交示范市验收。

三是突出科技创新,建立创新驱动的智慧交通体系。十四五规划建设的55个重点路段超载超限动态检测点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实现市域内国省干线公路全覆盖。由我市倡导建立的苏鲁豫皖四省九市交通执法区域协作机制,已扩展到10个地级市和2个省直管县。全市超限超载率稳定控制在0.1%以下,我市制定的全国首个科技治超标准发布施行,填补了我国治超领域的空白,进一步夯实我市在全国科技治超领域的引领示范地位。2021年,淮北科技治超经验被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简报第134期刊发。2022726日,淮北市科技治超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达到优秀等次。目前,全国500多个城市前来我市考察学习。我市科技治超成为全国标杆,淮北科技治超模式正在向全国推广。

四是推动运输装备升级,构筑低碳环保的绿色交通体系。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积极鼓励公众使用绿色出行方式,提升公交、慢行等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比重。加快推动公交专用道、公交场站等设施建设,优化运力配置和换乘环境,实现各类换乘方式的无缝衔接。推进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应用高能效、低排放的交通运输装备。扩大新能源公交车营运比例。建设和完善充电站、充电桩等新能源公交车配套供电设施。

五是强化安全生产,健全完善可靠的平安交通体系。坚持底线思维,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完成挂牌督办的重大安全隐患整治任务,开展安全生产强基固本百日行动,继续抓好非法营运、异地发车、货车超限超载等问题整治工作,持续做好两客一危运输车辆、船舶的安全监管工作。完善安全与应急保障系统。

六是完善应急保障系统,提升全面高效的行业治理能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持续推进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巩固信用交通市创建成果。加强督导力度,厘清权责清单,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持续开展治超工作,做好运政、路政、水上执法工作,开展客货运输市场秩序整治强化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提升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持续开展信访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工作,确保交通运输系统行业稳定。

(三)重大工程项目进展

1.徐州至淮北至阜阳高速公路项目。项目淮北境内32公里,双向4车道,项目总投资44亿元,采用社会资本方投资方式。目前项目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加大推进征拆工作力度及有序开展项目主线施工等。

2.S410濉刘路改建工程项目位于濉溪县刘桥镇总投资2.7亿元。项目东起王引河西岸,西至皖豫交界处,全长8.7公里。先行实施的路段为S411交叉口至皖豫交界处,长度为3.95公里,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设计目前前期工作已完成,正在开展征迁及施工工作,预计20249月份竣工建成。

3.S235濉唐路三期工程。濉溪县四铺镇至怀远界,全长47公里,一级收费公路,项目总投资22.5亿元。目前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土地报批相关工作。

4.浍河航道临涣船闸工程项目级通航标准建设,闸室尺度为200×23×4.0米,设计船型为500吨级兼顾1000吨级货船,含S203大桥改建工程,项目总投资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正在进行闸室墙、导航墙、护坡施工

5.孙疃码头工程。项目位于孙疃煤矿东北侧,建设5500吨级(水工兼顾1000吨级)泊位,泊位长度380m,项目总投资5.9亿元。目前已完成道路堆场施工和电气安装工作,正在开展港池水下土方开挖工程,累计完成产值5.1亿元(含铁路)计划20236月建成运营。

6.浍河航道整治工程(临涣至李口集段)临涣至李口集段浍河航道整治,按四级航道标准建设,项目总投资25亿元。正在进行韩村北桥、青海铁路拆除施工以及土地组卷报批工作。

7.淮北通用机场建设工程。项目初定在淮北市烈山区蒋疃村东侧固孜山上选址,飞行区等级按照1B规划,项目总投资4亿元。目前已完成场址论证报告附件更新工作,完成场址论证报告正在持续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

二、规划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风险挑战

(一)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是资金保障不足。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投资巨大,除上级补助资金外,其余90%以上资金均需地方自筹,对皖北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压力极大,尤其是非收费性公路,融资异常困难,发展动力不足。

二是用地报批困难。因我市项目多受生态红线、永久性基本农田、压矿等约束,耕地占补平衡指标难以购买,致使部分建设项目部分路线土地报批程序复杂,影响项目推进。

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重路轻水、重建轻养、重建轻运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进展不明显。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对交通运输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特征,而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广度和深度仍有限。

(二)面临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交通强国建设第一个五年规划期,为全面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我市交通环境仍需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对外快速通道的铁路和高速项目以及车流量较大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都需要进一步提质升级,淮北作为安徽的北部城市,经济状况一般,对于资金需求量大的交通项目投入有限,概括的讲,发展有机遇、项目有需求,落地较困难,在穷尽办法自力更生的同时,需要省政府和省交通厅给予政策方面的倾斜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三、进一步推进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

一是全力争取上级资金。加强发改、财政、资规、交通等部门及县区政府沟通协调;主动向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交通运输部请求指导支持,依据国家、省级交通规划,谋划更多重大交通项目进入国家、省级项目库,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争取获得交通专项补助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基金。

二是招引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招引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徐淮阜高速公路淮北段采取特许经营模式建设,是全省第一个全部由社会资本方承担建设资金的项目,项目顺利开工,为我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提供好的范例和经验支持。我市下一步谋划的公路、交通站场、通用机场及港口码头项目,将继续采取特许经营权转让等模式建设运营。

三是做大做强融资平台为了进一步加大全市交通建设融资力度,增强承贷能力,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组建了市交通控股集团公司,实行企业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目前,开工建设S305S410S235等项目。下一步还可以探索设立交通产业基金,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等市场化融资新途径,通过资源变资本、资本变资产、资产变资金的方式,为交通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四是积极利用金融工具目前,我市S238(原S202)圣王路、G237(原S203)济宁线、S303(原S101)合相路、S235濉唐路等4条国省干线公路成功获批政府收费公路项目。积极协调开展收费公路专项债资金的申报工作,已成功申报收费公路专项债券资金约3.17亿元。下一步将继续与省交通运输厅对接协调,争取世行、亚投行、新开行、国开行、农发行等贷款,用于公路、水运、通用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五是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和放大作用,根据财力增长情况,增加财政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比例。建议交通项目建设中形成的建安营业税的地方留用部分全额用于交通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