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实录】淮北交通十年发展成就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交通运输局 发布时间:2022-09-28 20:28 字号:


一、新闻发布会时间: 2022年9月28日(星期三)上午九点

二、活动地点: 市广电中心新闻发布厅

三、主持人: 王江

四、发布人: 王西川

五、新闻媒体:淮北日报 淮北电视台  淮北人论坛等

六、主要内容: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

非常高兴向大家介绍淮北交通运输十年发展情况。借此机会,向各位新闻界朋友长期以来对交通运输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交通强国目标,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第二届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几代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成了交通大国,正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赋予了交通运输新的历史使命。

十年来,淮北市交通运输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交通强国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着力推进交通强市建设,初步构建“内畅外联、物畅其流”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

一是高速公路横贯东西、通达南北。盐洛高速(G1516盐洛高速:江苏盐城至河南洛阳)、德上高速(G3W德上高速:山东德州至江西上饶)先后建成通车,与G3京台高速(北京至台北)、G30连霍高速(连云港至霍尔果斯)组成高速公路框架。淮北境内设有5个高速出入口分别为:G3设淮北出入口、双堆集出入口;G1516设淮北南出入口、濉溪县出入口、铁佛出入口。正在建设的S25徐淮阜高速公路淮北段是链接徐州、淮北、亳州、阜阳等淮海经济圈城市的主要通道,将串联多条高速公路,沟通连霍高速、盐洛高速、宁洛高速、德上高速、济广高速、滁新高速等,对构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高速公路网络、实现皖北苏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意义重大。

二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提档升级、外通内联。2013年以来,路网建设投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原来以省投资为主,改变省市共建模式。我们在抢抓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大建设热潮的基础上,积极主动作为,争取市政府支持,按照“适度超前、稳中求进”的原则,出台了《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干线公路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市、县、区各自承担的地方配套资金比例及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并对建设规模较大的项目,采取同央企合作或PPP模式,拉长支付链条,缓解资金紧张压力,努力实现“发展数量(速度)向发展质量(效益)”转变。同时,不断加大行业监管力度,扎实开展标准化建设、平安工地活动,加强对施工、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认真克服原材料短缺、成本上涨及地方阻工影响,严把工程安全、质量关,始终保证工程安全、质量在过程中可控。十年来,我们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61.2)亿元,新改建工程总里程258.6公里。目前,我市共有国道(4条),总长155.046公里;省道10条,总长295.206公里。关注度较高的G237五里郢段、G344二期、S101淮徐快速通道年底前将建成通车

三是农村公路干支相连、安全畅通。十年来,我市累计投资28.6亿元,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968公里,改造危桥132座。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建、管、护、运协调可持续发展,基本形成了干支相连、覆盖广泛、安全畅通的农村公路网络,完成了县、乡、村三级路长组织体系建设,实现了所有贫困村和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率100%、所有行政村通客车率100%。目前我市农村公路总里程4581.387公里。农村公路项目的实施,近郊行政村公交车的开通带动了农村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出现了依托农村公路建设而发展起来的榴园村、蒙村等一批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推动了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为我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水运航道补齐短板、通江达海。2013年,南坪节制闸-蕲县节制闸段浍河航道疏浚工程交工验收,南坪以下航道处于通航状态。2014年6月,南坪港区码头工程(3个500吨级散货泊位)建成并投产运营,淮北港实现了港口吞吐量零的突破。我市补齐水运短板,再圆通江达海梦。2021年,南坪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68万吨。2021年,总投资2.8亿元的南坪船闸竣工验收并投入运营,浍河航道整治工程一期(南坪至临涣闸段)主体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浍河航道临涣闸下游35.72公里全面通航。目前,临涣船闸工程正在建设,浍河航道二期(临涣至河南省界李口集段)即将开工建设。浍河航道全面通航后,将形成一条绿色、经济、环保的水上“黄金通道”,有利于沿岸丰富的煤炭资源外运,推进南部次中心、临涣工业园建设及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对我市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交通运输服务优化提升

一是客运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十年来,我市客运企业由5家增长到9家,现有客运车辆388辆、客运线路75条;现有公交车辆658台,其中新能源公交375辆,车辆运行更安全、服务更优质。公交线路由十年前的33条、营运总里程438公里发展到目前49条线路、营运总里程1154.6公里。我市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其中通公交率达90%以上,城乡连接更加紧密,人民群众“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公交”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我市与徐州市的城际公交正在协调推进

二是货运行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市共有货运企业375家,较十年前增长200余家;其中危险品运输企业17家,增加10家;货运行业从业人员4万余人,相比十年前,本市营运货运车辆及从业人员数量上均增加一倍左右。货运行业运力大幅提升,对本市发展支撑与带动作用进一步突显。

三是先进典型不断涌现。连续开展17年的“绿丝带爱心送考”活动成为我市的知名品牌;“王海峰劳模车队”、“李子明出租车精细服务班”分别评为全国和全省学雷锋示范点。交通系统先进人物层出不穷,涌现出“中国好人”、“安徽好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巾帼文明岗等一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交通运输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改革创新,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服务、港口航道建设、科技治超、安全信息管理、科技信息化等方面均取得突破性、跨越式进展,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转型发展提供有力交通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全力打造运输服务优质、创新动能充沛、治理能力高效、支撑带动有力的交通先锋,为我市高质量转型发展当好先行。

谢谢大家!

 

 

 

 

 

 

 

 

 

 

 

 

 

记者提问内容:

王局长,2022年5月我市制定发布《交通运输监管协同云平台技术规范》等6项全国首部交通智能化执法地方标准。经交通运输部权威专家论证,这些地方标准是行业创新,对于推进全国交通运输智能监管标准化建设、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示范作用。请您谈一下近年来淮北交通科技信息化取得的成就。

王西川局长: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北交通的科技信息化工作成果斐然。我分四个方面来说。

一是“数字治超”在安徽省全省推广。自主研发《交通违法案件远程自助处理系统》,在全市重要路段、重点区域规划并建成38处“数字治超”动态检测卡点,推动了交通执法由“人防人治”向“技防技治”转变。截至今年9月,淮北市货运车辆动态检测点过卡货车超限率仅有0.01%。淮北“数字治超”做法破解了传统治超工作中存在的多项难题,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余批次考察团到淮北考察,被省交通运输厅在全省推广,被江西、河南、山东等省60多个地市复制、借鉴。

二是创新研发执法协同监管云平台。研发集“违法违规行为非现场检查系统、跨行业数据协同监管平台、黑名单车辆报警处置系统”等多套信息化系统为一体的交通运输行业协同监管云平台。今年12月份,全国首届智慧交通执法大会将在我市召开。

三是率先成立交通运输大数据中心。市编委批准成立市交通运输大数据中心,不断拓展数据资源整合的广度与深度,实行数字化、实时化、智能化、精准化管理。截至目前,淮北市交通运输大数据中心已接入行政区域内经营业户、营运车辆、从业人员、运营线路等各类基础数据25万多条。

四是创建行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控体系。加强对各类风险隐患的事前预警预防、事中处置与督察督办、事后跟踪的闭环管理,促进企业主体责任与行业监管责任有效落实。目前,管控体系已纳入全市重点运输企业530家,运输车辆近2万台,从业人员13000多人。2020年11月,淮北市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信息化管控体系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平安交通”优秀案例。

今后,淮北市交通科技信息化将继续打造“交通强国”试点项目,努力建成全市交通运输行业“一组清单管权责、一个平台管业务、一套制度管行为、一个中心管数据和三个体系管保障”的科技信息化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