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解读淮北市“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交通运输局 发布时间:2021-12-30 18:11 字号:

一、《规划》编制背景和依据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和基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构建一体化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政策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淮北城市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加快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淮北市十三五期间在交通基础设施、运输服务、水运航道、科技治超、安全信息管理、绿色交通等方面建设取得喜人成绩。

十四五时期是交通运输由基本适应转向提质增效的转换期,是推动交通运输发展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动力变革的关键期,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保持定力、逆势而上,实现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

二、《规划》的制定目的和意义

淮北市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是2021-2025年期间指导综合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相关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三、《规划》的编制过程是什么

我局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委托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规划编制。从通用机场、铁路、水运、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旅游公路、农村公路、枢纽场站、运输服务、邮政物流、科技信息化等多方面研判十四五发展新形势,增加融入长三角及徐州都市圈专项,深入谋划规划布局与重点任务。

规划已于20201219日经专家论证会、社会风险评估论证会审查通过。2021年省级相关规划相继印发,我局认真研究,多次更新完善研究成果,经司法局于2021817日合法性审查之后并及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经多次修订完善后最终定稿。

四、《规划》的总体目标

紧紧把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徐州都市圈加快发展的契机,聚焦一体化和高质量2个关键点,提升对外交通互联互通、强化内部路网优化升级,着力打造畅通、安全、高效、优质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

在适度超前发展战略思路下,依托皖北城市群、淮海经济圈,围绕融入区域一体化,对接徐州都市圈,提升交通枢纽地位,构建“1158”目标体系,即打造苏鲁豫皖四省交汇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的1个重点;实现航空领域的1项突破,建设濉溪通用机场;提升5大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形成高铁与普铁相结合的现代化铁路网、三纵一联的高等级航道网、两横两纵三联的高速公路网络、两环九射五横的普通国省干线网络、十一横十一纵十四联的县道网络;构建与周边8个市县的对外通道,推进与周边市县交通一体化建设。

五、《规划》的主要内容

十三五交通发展成就及存在问题、发展形势及需求预测、规划思路与发展目标、规划布局与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等5大方面,分析发展短板,明确重点任务,指导十四五期间综合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相关工作。

创新举措

本次《淮北市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制定,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海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新增融入徐州都市圈、推进与周边市县交通一体化发展相关内容。

 

七、下一步将如何落实工作计划和保障措施

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多方协调机制,深化交通运输机构改革,探索新型养护管理模式。

二是明确建设管理责任考核:市交通运输部门负责编制重点交通建设年度计划和阶段性工作目标,做好规划和计划衔接,进一步强化跟踪落实。加强对县级政府实施的国省干线公路项目前期工作的指导、调度和考核,强化公路建设市场和工程质量监管;进一步加大对县级实施项目施工过程的技术力量支持;与省属企业共同推进高速公路和水运工程建设。

三是着力落实要素保障:

资金保障:建议利用国家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淮海经济圈、皖北城市群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资金支持交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做好与省级规划的衔接,积极推动交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建设计划,争取国家、省资金补助和支持;对于预测未来投资回报率不足以吸引社会资金的项目,采取政府投资一定比例和限定分红、税费优惠、周边土地优先开发权等措施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引导社会资金以PPP模式投资交通建设,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投融资方式。

用地保障:深入开展土地利用评价,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契机,建议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淮北城市规划和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对本次规划建设项目的用地指标予以统筹安排。

政策保障:为有效保障规划顺利实施,积极争取将本规划纳入国家及省级相关规划、淮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并在交通建设用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给予支持,适当简化交通建设项目特别是交通扶贫项目的审批程序。在交通融资平台建设方面,及时兑现各项扶持政策,在工程建设阶段,确保施工环境良好,在全社会为交通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人才保障:采用社会招聘、培养和继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建立一支具有事业心和创新能力的行业人才梯队,满足行业发展要求。研究制定人才柔性流动和各种激励政策,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建立岗前培训和定期知识更新制度,保证从业人员素质。发挥行业管理部门、科研机构、企业等多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培训教育渠道。

强化规划衔接加强与交通运输部、安徽省交通运输厅等上级部门的对接,力争把规划中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列入上位规划之中。做好交通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建设与国土空间开发、重大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等的衔接,优先安排用地计划指标。加强规划实施中、实施后监管和动态监测分析,根据落实情况及时动态调整。

八、解读人及解读机构

解读科室:规划科

联系方式:0561-3809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