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协同配合 护航交通运输
为营造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淮北市交通运输执法部门强化协同配合,加强部门联动机制,按照“统一协调、分工明确、相互协作、联勤联动”的原则,采取“严执法、强宣传、重实效”执法态度,严厉打击交通运输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护航交通运输健康发展。
一是进一步升级路警科技联合执法机制。开发路警联合办案系统,构建交通车辆基础数据库,建立案件及问题线索移送机制,累计联合查处超限超载车辆244台次、改型车辆6台次、货物扬撒车辆11台次,套牌假牌车辆3台次。
二是设立全市首个行政检察工作站。主动与市检察院对接,设立全市首个行政检察工作站,签订《关于建立行政检察监督与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协作机制的意见书》。此举被《省交通运输综合执法专报》刊发,获聂爱国厅长批示。
三是坚持协同配合打非治违。2024年8月12号、13号、16号,淮北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第八执法大队与合肥庐阳大队在烈山高速出入口开展联合行动共计3次,检查7--9座车辆70余台次。2024年9月,辖区大队执法人员与公安交警一大队在火车站等重点区域开展联合行动共计3次,严厉查处拒载、乱停乱放、强行拼客、宰客等侵害乘客利益的行为,以及不使用计价器、乱涨价多收费、故意破坏出租汽车车内视频监控设备、拾到乘客遗失物品不上交、行车期间接打电话、吸烟、乱停乱靠等影响行业形象的违法违规行为和不文明行为。现场纠正30余起不文明营运行为。
四是开展“三省五市”信用治超试点工作。牵头协调亳州市、宿州市和江苏省徐州市、河南商丘市交通部门,试点探索“三省五市”信用治超工作,开展区域间以信用为原则的联合激励约束服务监管机制,推进长三角及淮海经济区区域一体化信用治超工作。初步建立“1+5”工作体系,即“一大系统”:长三角和淮海经济区一体化信用治超系统;形成“五大机制”:常态化联席机制、联合执法机制、信息共享机制、联合约束机制、信用修复机制。在信用修复方面,五市通过协作机制共计帮助109家企业完成信用协作修复151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