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质量跻身全省前列
近日,据省交通运输厅《2024年度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程质量巡检情况的通报》悉:淮北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质量总体情况优良,提质改造工程得分97.6位居全省第二,养护项目得分97.4位居全省第三。
近年来,淮北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抓实四项措施,农村公路快速发展,已成为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加强农村公路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及用途管制、耕地保护等有效衔接,科学谋划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广覆深达的农村公路网发展格局,力保到2027年底,二级公路通乡镇比例达100%,建制村通双车道及以上公路比例达90%以上,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
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市政府对纳入重点交通 (农村公路) 项目,按照县乡道项目40万/公里、双车道项目30万/公里、自然村通硬化路和联网路项目15万/公里的标准予以资金支持,全面激发县区对骨干道路提档升级的工作积极性。结合淮北实际,出台《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市、县区级财政合计应按照不低于县道每年10000元/公里、乡道每年5000元/公里、村道每年3000元/公里的标准安排资金,用于县、乡、村道的日常养护,市、区各按照5:5,市、县按照2:8的公共财政投入比例分摊。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立“财政主导、 信用融资、 社会捐助、群众参与”的投资长效机制,解决资金难题。
三是强化安全管控。持续开展农村公路、危旧桥梁改造,动态消除安全隐患。开展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行动,大力提升农村公路交叉口和临水临崖道路路侧安全防护能力。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抢险设备和物资投入,加强道路防塌陷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各类隐患,全域化筑牢农村公路安全基础。
四是强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县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养护工作机制,明确市、县区财政对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补助资金标准,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养护规范化、专业化、机械化、市场化。优化“路长制”工作标准,建立农村公路“路长制”考核奖励机制,提高日常清扫保洁频率,重点加强人行道、照明、绿化、排水等附属设施养护,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公路治理超限超载路警联合执法长效化工作机制,加强农村交通安全宣传劝导,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基本形成体系完备、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创新“四好农村路”数智化管养新模式,推广公路管养平台、“智慧路长”应用,发挥长效管理效能,加快推进淮北城乡一体化建设,赋能乡村经济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