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发展理念 奋力谱写交通强国淮北篇章
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是落实“一二三四五”总体发展思路、推动淮北转型崛起的关键所在、动力所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交通运输局党组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指导工作,奋力建设通达工程,提升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力助推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建设,交出一份高质量的五大发展“交通答卷”。
一、坚持实践探索 笃定开拓创新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工作中,我们突出思路创新,破解制约交通发展的瓶颈,探索省市县三方共建模式,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投资33亿的临涣船闸和浍河二期工程提前开工。拓宽投融资渠道,利用社会投资,加快推进徐淮阜高速公路、韩村港等项目。建设创新。探索利用水洗煤矸石约百万余方,用于路面基层工程,降低工程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为资源循环使用探索出一条新路。执法创新。交通强国试点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以科技信息化为引领,推进行业治理走在全国前列。城市大脑助力数字治超项目成功入选安徽省城市大脑应用场景试点项目。智慧交通推动安全生产获评交通运输部创新案例。2020年11月9日在成都召开的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上,我局作题为“淮北市区块链+智慧交通试点项目实践”的专题报告。中国交通报头版头条刊发《淮北交通云平台监管协同更智慧》,全国400多批次人员来淮学习考察。管理创新。研发安全生产监管平台,使用大数据分析,加强风险管理,强化安全隐患预防,有效提升行业监管能力。服务创新。
物流信息平台吸引百余家运输企业和万余台车辆入驻,全年交割运力110万吨,实现产值1.5亿元,降低物流成本5000万元,浙江、江苏等地80多家企业陆续对接使用平台。全年实现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增幅居全省第二,1-12月,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50759.77万元,同比增长16.92%,推进多式联运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线上经济,交通运输经济在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年增加,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先行先导作用日益突显。创新正在成为交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实施通达工程 助推协调发展
加快交通工程建设,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为转型崛起提供坚实载体。干线公路网联通。2020完成各类交通基础设施投资20亿元,是2019年的1.9倍,创历史新高,一批交通重点项目相继建成,G3京台高速淮北收费站东迁工程、G237二期、G344一期、S235二期、S101青阜铁路立交桥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完工通车。“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前完成。全市新增一级公路48.5公里,我市100公里大外环即将形成,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作用和支撑作用进一步彰显。县乡公路网畅通。织密县乡公路网,畅通公路“微循环”,农村公路畅通工程和扩面延伸工程提前完工,有效改善沿线居民出行条件,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4250公里的农村公路如同丝线,串起长寿南山、五彩郭王、隋风唐韵黄新庄等各具特色的美好乡村,全市所有乡村道路实现半小时内到国省干线路程。内河水运网贯通。南坪港年吞吐量达200万吨,刷新我市航运史上的新记录。浍河孙疃大桥、北邵桥建成通车,通航里程增加30.5公里。临涣船闸工程、孙疃码头等一批港航项目开工建设,韩村码头建成运营,开创淮北市港航建设新局面。浍河航道一期工程建设完成交工验收,沱河、萧濉新河通航工程获批,谋划利用3年时间,全部贯通浍河,打造淮北市“黄金水道”,创新思路建设碳基港码头,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布局孙疃、韩村、临涣、四铺码头,加强生态航道建设,造福沿线百姓,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三、增强生态意识 打造绿色交通
以中央、省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重点抓好汽车站的整改、柴油货车的整治、港口码头污染防治等,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不懈“增绿”、“护蓝”。公共交通更加环保。优化调整部分公交线路,将客运中心站41台班线车辆转到汽车南站,减少市区尾气排放。提前淘汰保费老旧车辆140台,更新120台新能源公交车和清洁能源车辆。信息化助力绿色出行。大力推进公交电子支付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一卡通”,“小码联程”、微信、支付宝同时支付和手机APP实时查询,群众从“行得了”到“行得好”。运输结构更加优化。加快运输结构调整,推进运输方式“公转水”,南坪港码头货物吞吐量创历史新高,完成“公转水”100万吨,“公转铁”170万吨,货物从“运得出”到“运得畅”。道路运输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开展大气污染整治,深化公路扬尘治理。加强国省干线公路养护保洁工作,严格落实扬尘治理“六个百分百”,使用新型机械,开展湿式负压机械化清扫,减少道路通行环境的污染。治超工作成效显著。严厉打击“马路杀手”超限超载车辆,路面超限率稳控在0.5%以下,助力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发展理念。
四、发挥先行作用 服务开放战略
率先完成三大改革。2019年12月26日,淮北市交通运输局所属4家事业单位“一支队三中心”同时挂牌,标志机构改革、交通综合执法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部完成。深入推进“互联网+”。 建立执法事项清单管理制度,及时动态调整,取消4项无法律依据的事项,清理15项长期未发生的事项。推行“全程网办”和“办好一件事”,实现由“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的服务新模式。实施外联工程。在加强内通的同时,加快建设周边徐州、宿州、永城、萧县、砀山、涡阳、蒙城的路网联接,打造区域交通中心,积极融入长三角、淮海经济区、淮海生态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建立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牵头举办首届“苏鲁豫皖”四省九市交通执法区域协作会议,签署跨区域联动治超合作框架协议,开展路警联合执法17次。开通城际公交。淮北至萧县公交班线开通,拉开城际公交发展的序幕,谋划开展更多的城际交流,拉动周边地区消费,进一步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畅通与全国同行交流。四次受邀赴交通部介绍科技信息化建设的经验,科技治超信息平台被列为交通强国示范项目,全国各地260多批次同行来我市观摩学习,影响越来越广泛。
五、牢记宗旨意识 扩大共享成果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发展思想,凝聚行业群体力量。选派党建指导员,协调指导非公党建工作开展。市出租车党总支开展“关爱的哥的姐健康、助力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组织为全市出租车驾驶员免费体检。团结和凝聚货车司机群体,全国首创建立“卡车协会”,组织物流货运企业建会及货车司机入会,把党员有效组织起来,把驾驶员群体凝聚起来。“中国好人淮北多,淮北好人交通多”,立足岗位做奉献的道班工人石启强、细心贴心服务乘客的公交车驾驶员桂成剑、“三免的哥”王海峰、369名交通志愿者常态化精细化开展志愿活动,有效引领积极向上的行业风气。推行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为全市近200台公交车安装司机防护门,有效保护驾驶员与乘客的和谐出行。投资4.5亿的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和农村养护提升工程提前完工,对全市近1000公里农村公路路域环境进行整治,初步实现农村公路畅、安、舒、美的目标,惠及18个乡镇60余万人。建立县乡村三级综合服务站,实现“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便捷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交通力量”。濉溪县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我市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乡镇通客车率达到100%,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真切地感受到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红利。